現代社會如果要說和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事物,恐怕電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個。但就像硬幣有兩面一樣,電在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危險。從電被人類應用到生產生活中那一刻開始,安全用電的課題就一直伴隨著我們。
隨著技術的發展,安全用電的防護也開始更新換代,從最初的被動防護發展到如今的主動防護,而在如今城市管理智慧化的大背景下,安全用電智慧化正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防范電氣火災缺乏科學手段,“智慧用電”來了
提到智慧城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信息化、互聯網、大數據等,其實智慧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打造宜居、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F在智慧城市建設已開始向更廣的范圍發展,比如用電方面。
日常生活離不開電,電在造福大家的同時,也容易帶來電氣火災事故。據消防部門統計,2011年至2016年,我國共發生電氣火災52.4萬起,其中重特大電氣火災17起,占重特大火災總數的70%。
事實上,我們在重大火災事故的防范和隱患排查上尚缺乏系統科學的技術手段,當前防范電氣事故發生的主要措施是通過人工隱患排查,政府監管部門對用電安全等隱患監管缺少高效的科技管理工具,從而也就無法對轄區內隱患進行實時、全面的掌控。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智慧用電”應運而生!
“智慧用電”是對電氣引發火災的主要因素(導線溫度、電流和漏電電流)進行不間斷的數據跟蹤與統計分析,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發現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即時向用戶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指導用戶開展治理,達到消除潛在的電氣火災安全隱患,實現“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該系統能有效解決生產經營單位電氣線路老舊、小微企業無專業電工、電氣隱患肉眼無法直觀、系統即時排查、隱蔽工程隱患檢查難等電氣隱患排查問題。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創新型“智慧用電”是城市級用電安全隱患監管服務平臺,是落實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管理新理念的一種新科技管理工具。它結合多種高端技術--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通過物聯網傳感終端,將獲取的用電數據實時傳送至云平臺。不僅提高了各方的效率,降低了維護成本,而且還為智慧安全提供基礎數據來源,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智慧用電”監管系統,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自行選擇合適方式(本地電腦、手機APP、短信)來掌控用電系統的運行情況,真正做到“早預防、快報警、自診斷、出報告”的全面工作流程優化。
“智慧用電”讓用電安全管理變得更簡單
具體來說,“智慧用電”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呢?
中消云物聯網研究院表示,“智慧用電”系統可以實時存儲大量數據,隨時獲取第一手數據,形成數據中心,數據提取、挖掘、分析、總結,為重要決策提供依據;此外,相比傳統的更多的利用人工來進行用電安全監管的模式,“智慧用電”系統能夠實現7×24小時全天候的監控,擺脫人力工作的局限與低效,通過物聯網系統隨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況;在操作端,通過大數據系統,可以將用戶的用電情況變成可視的數字化呈現,可以用圖形直觀地展示和監控電氣運行安全情況;如果出現線路異常、超負荷運載等用電安全隱患,系統可以及時啟動報警機制,準確報告故障點,及時通過技術手段排查安全隱患;在一個大的區域內,用電設備數以千萬計,“智慧用電”系統可以幫助管理方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具體方式是通過“智慧用電”系統,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監控點定位,項目,設備分布一目了然,同時監控區域用電狀態,實現電氣消防安全“透明”化管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總之,“智慧用電“監管系統,它改變了傳統的運維模式,通過建立自動化監控管理平臺,使用電安全監管變得更加簡單,達到消除潛在安全隱患,實現科學管理的目的。
目前,智慧用電在前期推廣中,此類產品主要是針對單位、場所等大型區域,后期,會逐漸滲入到單個家庭中去,但這肯定需要一個普及、接受的過程。當然,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產品也在不斷成熟,此類產品能很快真正運用到普通市民的家庭生活中,可以說前景非常廣闊。在智慧用電推廣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難處,希望政府部門、媒體、企業等一起努力,讓市民早日感受到“智慧用電”產品帶來的益處。